说明:语言之于每个人,重要性与吃饭穿衣差不了多少,优秀的表达能力,让人在社会上游刃有余,说话既是能力也是武器,温暖人心与杀人无形往往就在毫厘间,表达诉求的方式不同,结果大相径庭。

【言1】有理不在声高,声音、语调传达的情绪赛过言语内容本身十倍。这并不是说任何时候都温温柔柔,该据理力争的时候,还是要态度坚决,义正言辞。

【言2】与人沟通时,尤其是关乎重要事情的时候,记住“多问一句原则”,即对方说话后,多问一句,或是重复确认,或是问时间地点,或是问注意事项,或问备选方案。

一个简单例子:打电话咨询到政府部门办事,多问一句需要带什么资料,也许就可以避免跑冤枉路。

【言3】与人谈合作,一定要尊重别人的时间,说话说到重点,明确双方的需求,简单明了直奔主题。

【言4】对家人、朋友的关心,如果用一种责难式的、带情绪的语气说出来,别人就不会感觉到是关心,而是指责。

【言5】说话的时机很重要。同样的诉求说给别人听,对方心情不好时,拒绝的可能性更大。

【言6】呈口舌之快,一时酸爽之后是无尽后悔,说话前最好多想一秒钟。

【言7】最不该说的话:“等我到了他(她)的年纪,我也会成功的。”大多数情况是,到了相应的年纪,还是没成功。

【言8】父母言语的伤害比陌生人强烈千万倍,永远不要对外客客气气,对家人一凶二恶。

【言9】朋友执念,怎么说都不听,于是找来个第三方,给他说了同样的话,朋友听了。

【言10】很多时候,别人记住的不是你精心准备的话语内容,而是你的语气、态度、气质等。

【言11】按照道德、智慧、胆量三个维度,人分为君子、小人,智者、愚者,勇者、懦夫。

根据每个人属性的不同,我们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、交往、沟通。比如对君子讲理想、谈道德,对小人讲利益、谈好处。

【言12】与人辩论时,要仔细观察对方,首先认真倾听,逐渐判断对方的类型,是属于夸夸其谈型、务实谨慎型,还是沉默少言型。

夸夸其谈的,尽早抑制对方势头,诱使其反驳,就容易出现破绽;务实谨慎型,可以假意信口开河,让其放松警惕,然后反反复复加以试探,进而摸准其底细;沉默少言型,一种是其有能力而不多言,就应仔细推敲其话语中的内容,伺机找出漏洞,另外是其没有能力无法多言,直接快速反驳即可。

【言13】当人极度兴奋和极度恐惧时,往往无法隐瞒实情,这个时候最容易问到想知道的事情。

【言14】我们经常会听到“我是为你好”,这句话背后,其实隐藏着无穷的道德绑架和对人自我的打压。

打着“为你好”的幌子,实则是自私的加害者为了不同的目的,想让别人按照TA的思路作出改变或选择,完全忽视了别人的个体意识。

如果你听到谁说“我是为你好”,那一定得小心了。

【言15】有的人谈起话来就惹人厌烦,一般是两种情况:一种是谈话从来不停下来想想;另一种是谈起话就不想停下来。

【言16】在他人面前说别人的短处,或炫耀自己的长处,是低智商的表现。之所以说别人短处,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短处,炫耀自己的长处,是嫉妒别人的长处。

【言17】人在不满意的时候,说一些抱怨的话,被别人听到后,借题发挥、搬弄是非,最终说话者自食苦果,这又何必。

【言18】听别人讲话,思想要集中,不要左顾右盼,或面带倦容、打呵欠、手上做小动作等,或神情木然、毫无表情,这些都会让人觉得扫兴。

【言19】对交谈中的不同看法,要坦城地说出来,不要一味的附和,也不要胡乱赞美、恭维别人,否则,别人觉得你不够真诚。

【言20】人的身份有高有低,高低是相对的,有时高低就是个人感觉,在见面谈话中,一旦你被别人感觉“高高在上”,可能谈话双方的关系就会发生改变。

【言21】别人的隐私不能乱讲,就算你揭发别人隐私时没有引起对方反感或反击,但实际上已经暴露了你的不厚道。

【言22】别人在谈话时,出现了错误或不妥,不应嘲笑,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,否则会伤害别人自尊心,别人会在心底记恨。

【言23】交谈中,一定要有耐心让人把话说完,不能轻易打断别人的话。

【言24】与人谈话时,姿态要自然得体,手势要恰如其分,不可指指点点,挤眉弄眼,更不要挖鼻掏耳、随意挠痒,给人以轻浮或缺乏教养的印象。

【言25】谈话时不要一直炫耀自己的长处、成绩,更不要或明或暗、拐弯抹角地为自己吹嘘,以免使人反感,应该一边说话一边观察对方反应,如果你提到自己的某些优越的情况时对方有不耐烦的苗头,就应乘早打住,转移话题。

【言26】交谈中,不要对不在场的人说长道短,这不仅有损别人,也对自己无益,因为谈话参与者从此会警惕你,是否也会在背后说TA的坏话。

【言27】不能把别人的生理缺陷、身体残疾当作笑料,不然轻则显得无素质,重则导致口角纷争。

【言28】当对方对你所谈的内容不懂或不感兴趣时,不要不顾对方情绪,一直口若悬河。

【言29】与人见面,切不可泡在谈话中,鸡毛蒜皮地挖掘话题,浪费大家的宝贵时光,要适可而止,说完就走,提高谈话效率。

【言30】有的人轻浮,对人不尊重、不包容,经常在言谈之间讲些损人的话,有时损人利己,有时损人不利己。语言损人是一时的,但自己的人格被人看轻,所受伤害是永久的。

【言31】在言谈之间,有的人喜欢宣传自己、自我标榜、自我夸大,别人听了必定不认同,自我夸大并无实益,因为厉不厉害是要别人讲出来的。

【言32】人在生气时,往往不自觉的讲出负气的话来,有时伤害别人,有时伤害自己,其实生气时最好保持冷静,不要随便发言,因为气头上所说的话经常很难听,总是导致意料不到的后果。

【言33】鸽子碰到乌鸦急匆匆准备飞走,问它要到哪儿去,乌鸦回答:“他们都不欢迎我,觉得我叫声不好听,我要飞到有人喜欢我的地方去。”鸽子说:“快别折腾了,如果你不改掉你的声音,到哪儿去都不受欢迎。”

【言34】孩子做了错事,父母一直喋喋不休的指责,往往起到反作用。“超限效应”指刺激过多、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,反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现象。
批评别人要控制时间,点到为止,不要碎碎念。

【言35】苏格拉底问答法,是最古老、最有力的说服术之一,直到今天,该方法仍然是最聪明的论辩劝导术。

其基本原则是:与人论辩时,先不忙讨论分歧的观点,而着重强调彼此认同的观点,取得一致后,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主张。具体做法:谈判者先提出一些问题,这些问题经过预设,对方大概率是会赞同的,这样在巧妙地获得一些“是”的反应后,不知不觉中,对方被引向谈判者所希望得到的结论中。


【言36】如果要让别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,就不能生硬地用命令、说教、抱怨、居高临下的方式来通知,你得让别人心甘情愿、充满快乐地行动起来,无论你是领导、上司,或者是孩子父母。


【言37】批评别人后,要及时地加以鼓励,没人会愿意一直听批评的话语。批评的目的是让人意识到问题加以改正,并不是打击别人的自信心,不是让别人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潭。


【言38】别人没有主动向你请教,就不要好为人师加以指点,以免适得其反。


【言39】停止抱怨,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抱怨不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实质性帮助,反而造成障碍,抱怨也会占用很多时间,这些时间本可以用来调研问题根源、思考解决之策、付诸实际行动。


【言40】话不要说绝,要留余地,否则激怒对方,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。

【言41】三明治效应:把批评的话夹在表扬中,别人更容易接受,更能记住。比如:先表扬对方,然后批评一句,最后再表扬一句。就像一个三明治。

【言42】一个人对你总是承诺得天花乱坠、有求必应,你就要小心了,这些承诺太廉价,是虚假的。相反,每次你有困难的时候,站在你身边的人,往往话不多。

【言43】当别人问“你觉得呢”,其实不是征求你的意见,而是希望得到你的认同。

【言44】有高人帮助了你,你想表达感谢之情,但你发现TA什么都不缺,怎么办呢?你可以向TA汇报一下你在TA帮助下取得了哪些进步让TA在你身上获得成就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