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明:生命中,快乐及追寻快乐无比重要,保持好的心情,正常的心态,洞悉心理,读懂自己的心,看懂别人的心,是提高生命价值的法宝。

【乐1】如果某人每天反复思考“人为什么而活着”,那么TA可能是哲学家,否则就是抑郁了。

【乐2】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,但宽度可以无限。所以,认真过好每一天,保持好心情,才是划算的。

【乐3】人生的两个终极问题:1.自己是否找寻到真正的快乐?2.自己有没有让别人感到快乐?这值得每个人好好思考。

如果常常郁闷,说明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,那就可以考虑考虑怎么给别人带来快乐,想想怎么为爱人、孩子、亲人做点什么,怎么承担起家庭的责任,帮助爱人成为更好的自己,引导孩子正确成长,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。在这个过程中,也许你就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快乐,也就不郁闷了。

【乐4】艰难时刻,当你感觉天要塌了却没人能帮你时,不要忘记,真正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。明白这一点,你就会发现,咬咬牙拼命豁出去又是一天,直到所有困难都变成过去,那些痛苦经历,成就了更好的你。

【乐5】每个人内心都有边界,边界内有自己的永世难忘、刻骨铭心、辗转反侧,切记不要轻易向别人展示,也不要试图去窥探别人内心边界。

例如:你的不幸遭遇,外人没有义务听你述说,也不感兴趣。同样的,别人遭遇不幸,会很讨厌外人揭其伤疤。

【乐6】从人性的角度,一个人很容易把自己的生活遭遇与身边最亲近的人强关联,认为TA所有的不幸、所有的痛苦都是对方造成,却忘记审视自己,殊不知很多情况都是自己的原因。

TA往往会这样想:“如果我没有遇到TA,我的生活就不会是这样。”

离婚、分手后,看到曾经的双方爱情的结晶,就想起了对方,想起对方给自己带来的不幸,很“自然地”把怨恨转嫁到孩子身上,时不时地进行发泄,时间一长,这样的虐待就变得理所当然了。

【乐7】一辆车停在路边很多天,有调皮的小孩用石头把车窗砸破了,一直不见主人来管,时间一长,路过的小孩、大人纷纷效仿,对这辆车进行各种破坏,甚至拆卸零件及偷窃车内物品,最终这辆车会彻底消失,这就是“破窗效应”。路边一栋房子的窗户,同理也是这样。

在破窗得不到修复的环境中,一种示范性的心理纵容给了犯罪者认为不会受到惩罚、制约的感觉,导致犯罪行为滋生。
人生道路上,应避免出现破窗,在第一扇破窗出现后应及时修补,不要自暴自弃。

【乐8】同样一件事,往好处想你会感到快乐,往坏处想就会焦虑,其实事情不因为你的担忧而不发生。

你需要做的是,充分预估事情的各种可能性,好的坏的都考虑到,规划好应对之策,安排好这一切,以乐观、积极、平和的心态面对事情的到来。

过多的担忧对解决问题无益,还会影响对事情的判断,会影响每天的心情,甚至让身体生病。

【乐9】被误会后,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不去理会,不要到处去试图澄清这个误会,那只会越描越黑,因为你的解释在别人那里只会被当成掩饰。

【乐10】纵观古今,战争、政变、杀戮、罪恶、人设崩塌,究其本源皆和两性关系、尤其是三妻四妾有关。

喜新厌旧、朝三暮四、沉迷色相本是人性使然,一旦在这方面没有自制力,必定受制于此,产生很多不必要的事端。

【乐11】一个男人把一个女人打倒在人行道上,男人跑了,女人很痛苦,她尝试爬起来但没有成功,口中不断喊着“救我、帮我”,围观的人越来越多,没有人上前一步。

过了好一会,女人看着一个穿红色衣服的人说:“红衣服大哥,帮我报警,顺便来扶我一下。”红衣服大哥左看看右看看,发现只有他自己是穿的红色衣服。他有点不情愿,但还是走上前去扶女人起来了。

这是责任分散效应,也叫围观效应。当有很多人在场,求助者没有指明向谁请求帮助,这个责任就由所有人一起来承担,造成责任分散,人人都想“别人会出手的”。

推而广之,每个事情,都应明确责任人。

【乐12】一种细思极恐的心理操控行为——煤气灯效应。

这个效应得名于希区柯克导演的电影《煤气灯下》,指的是对别人施加一种缓慢而持续的精神操控和洗脑,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
操控者通常会向受害者传达出“你不行”、“你有问题”等信息,他们常常指责受害者,让受害者有“愧疚”感,受害者长期遭受心灵打击,越来越没有自信,对操控者愈加依赖。

这种操控类似于精神慢性中毒,和身体慢性中毒一样,不易觉察,长此以往,对一个人心理的伤害非常大,并威胁到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。

煤气灯效应可能存在于很多亲密的关系中,比如夫妻之间、亲子之间,但是在亲子关系中更常见。

因为,要想在精神上控制另一个成人,只要那人智商正常,就存在一定难度,但成人对孩子洗脑,则相对容易。

【乐13】如果黑色代表坏,白色代表好,让你回答“你认为自己是什么颜色”的问题,你会怎么作答呢?

很多人认为自己是白色的,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如何重情重义,如何济世情怀,如何大公无私,是完美的化身。

但在别人眼中,可能会觉得TA该是黑色,因为TA嚣张跋扈,或自私自利,或颠倒是非,或不务正业。

其实大多数人身上的颜色,不是非黑即白,而是灰色。一个公认的恶人,在家人面前TA也是白色的。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,在不同的价值观下,你认为是好的,别人有可能觉得是坏。从人性本恶的角度,每个好人身上也存在恶,只是恶被抑制,或者说没有遇到恶被激发的环境。况且衡量对错的标准,并不统一,没有绝对的对与错,只因站的角度不同。

有的人出手大方,别人说TA浪费;有的人喜欢热闹,别人投诉TA扰民;有的人喜欢主动帮助人,别人说TA很假……

【乐14】孩子真的会按照你的期望成长——罗森塔尔效应。

生活中,你期望你的孩子变得优秀,你不断地鼓励TA,当TA有了进步及时给予奖励、赞美,孩子就越来越积极,越来越上进,越来越优秀;反之,你认为孩子懒惰、贪玩、自私,每天对TA恶语相向,经常挖苦、埋怨、批评,孩子就会自暴自弃,消极对待学习,最后变成坏孩子。

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,古希腊神话中,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国王,他对一尊少女雕像产生爱慕之情,他的热望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的美少女,两人最终相爱。

【乐15】无论多忙,无论旅途多么劳累,都要带上家人一起去旅游,毕竟生命只有几万天,与家人相处的日子会越来越少。

可能有人会说,出门旅游,遇到意外怎么办?

如果说怕遇到意外就不出门,那未免因噎废食,谁也说不清意外哪天落到自己头上,待在家一样有可能遭遇意外。所以,还是多陪陪家人去看看世界吧。

【乐16】从旅行看生活的七个段位:
第一段位,从来没有旅行;
第二段位,偶尔到此一游;
第三段位,关注沿途风光;
第四段位,讲究深度人文;
第五段位,在乎与谁同行;
第六段位,在旅行中生活;
第七段位,在生活中旅行。

【乐17】人生面对忙和闲的正确心态:在事情千头万绪、纷繁复杂时,做到不慌乱、不暴躁;在空闲时,内心有所寄托,不空虚、不会无所事事。

【乐18】每个人的承受能力都有限度,当生活超出负荷,就要适当的给自己减压,不要让自己一直神经紧绷,以免崩溃。

实际上,生活超出负荷的时候,往往是遇到灾难、病痛、大事件等,这些压力不是来自于我们自身,而是来自外部环境,客观条件不可改变,我们能改变的唯有我们自己,调整应对事情的心态。

【乐19】有坎坷的人生,才是完美的人生。没有坎坷的人生,只可能是电脑程序设计好的。

因为人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,可变化的因素实在太多太多,况且动态变化是自然界普遍规律。

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,毕竟每个人的思维都不一样,别人从TA自身的角度考虑、行事,一如蝴蝶效应,影响到你身上,你可能会感觉到不舒服、痛苦、难受、愤怒、绝望……等等。

我们应当认识到,坎坷是生活的常态,是人生的必然,我们要做的就是笑对人生,积极寻找应对之策。

如果一个人从小一直顺风顺水,从来没有经历过坎坷,那TA进入社会后只要遇到一丁点挫折,可能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,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
所以人生的坎坷无可避免,不如在成长过程中适当来点挫折教育,提高对坎坷的适应性及免疫力,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。

【乐20】世界终究是变化着的,周边环境是变化着的,人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改变,尽管有时改变是迫不得已。

自然规律就是生老病死、不断更替,我们一天天老去,我们的下一代逐渐成长,世界才丰富多彩。

人要持续向前看。

【乐21】人生低谷期,最考验一个人的自律性,以及毅力等,因为这期间的人最容易颓废,如果破罐子破摔,那就真的没救了。

低谷期恰好是完成自我审视的最佳时期。之前在顺风顺水的时候,自己可能自信心爆棚到自负,认为自己天下第一,取得的成绩都是因为自己能力超强,殊不知很多事情成功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等外部原因,亦或是由自己的位置决定,离开了那个位置,就会发现情况完全变了,什么都不是了。低谷的时候,正好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长处短处,对过往经历进行复盘,总结经验教训,明白自己的天花板所在,认清自己。

低谷期也是充实自己、积蓄力量整装待发的时期,忙碌的时候,难得放空自己,让心灵得到舒缓。何不趁此时间去深入地充下电?让低谷期成为你下一个辉煌的起点!

低谷期也是去旅行的好时期,带上家人,去一个地方放松放松,家庭关系在旅行中得到更融洽的相处,你会感悟到平时没有仔细关注的细节,也会得到很多启示,你的心情也会变好。

好好利用你的低谷期,振作起来积极面对每天初升的太阳,仔细分析你失去了什么,还拥有什么,下一步可以利用什么,你会发现不知不觉就走出了低谷,开启一片崭新的天地。

【乐22】苦难承受得多了,很容易陷入麻木、绝望,这叫习得性无助,如何破呢?唯有眼光放长远,不忘初心,保持斗志。

【乐23】你可能经常认为身边的朋友与你有一样的爱好,和你保持行动一致,这是虚假同感偏差,事实往往正好相反。生活中,我们必须注意这种偏差。

【乐24】马蝇效应:没有马蝇叮咬,拉车的马慢慢吞吞,走走停停,有马蝇叮咬,马不敢怠慢,跑得飞快。
每个人都需要有“马蝇”来鞭策,只有被“叮着咬着”,才不敢松懈,才会努力拼搏,不断进步。 这个“马蝇”可以是家人、上司、朋友、竞争对手……甚至是自己。

【乐25】边际效应:当你肚子很饿时,给你拿来一笼包子,你吃第一个的感觉是最好的,吃得越多,单个包子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小。

经济学上引申为需求法则:用户购买或使用商品数量越多,其愿为单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。

还引申出边际递减效应: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,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。“内卷化”也是说的类似情况。投入太多使得最终收益摊得太薄。

例如:老板花力气多投入一倍的设备,多招一倍的员工,期望产出、利润也增加一倍,结果往往事与愿违。

【乐26】人生的意义,就是证明自己活着并活过。

证明自己活着,是所有生命的意义,人,大象,猫,狗,大树,花草,细菌,病毒……莫不如此。一切生命都为了证明自己活着而存在,就是每天除了活着没有其他的想法。除了人以外,绝大多数低等的生命活着只为了证明自己活着。

人活着,是为了证明自己活着并活过。活过,是指经历过、享受过、得到过一些事情,一些体验,一些东西等等。

大多数父母会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,享受家庭欢乐;身患绝症的人会想办法在生命终止前做一些事,以免留下遗憾;流浪者将多年来拾荒攒来的钱捐给山区留守儿童;科研人员埋头钻研数十载,满头白发时终于拿出成果;普通人从学校毕业后,工作,买房买车,结婚,生子,退休,旅游……都是在证明自己活过。

就连犯罪分子接二连三的犯案,也是在寻找“活过”的证明。

人生的意义,是证明自己活着并活过。舒心的活着,幸福的活着,优雅的活过,伟大的活过,是需要用一辈子去证明的。

【乐27】人生就像一本新书,虽然下一页的内容无从知晓,但只要前面用心去读了,也能略知一二。

【乐28】二战时期美国曾经对参战后返回基地的飞机进行过研究,统计这些飞机身上的弹孔分布,发现机翼上弹孔最多,引擎位置弹孔最少,军方一度得出应该加强机翼防护的结论,但统计学教授沃德不这么认为,因为:大多数引擎中弹的飞机都飞不回来了,基于成功返回基地的飞机来统计,看得见的弹痕不致命,看不见的弹痕才是致命的。

这就是“幸存者偏差”。当取得资讯的渠道,仅来自于幸存者,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,有时这种偏差会非常大。

小概率事情当成真理,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。比如“比尔盖茨没有读完大学也成为了世界首富,得出读书无用论”。

生活中,人们很受幸存者偏差毒害。

【乐29】野马结局:非洲吸血蝙蝠靠吸取野马的血为食,本来蝙蝠吸的血极少,不至于让野马死去,但非洲野马却因为蝙蝠吸血带来的暴怒和狂奔导致失血过多而死。
生活中,一点很微小的负面情绪也可能被无穷放大,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。研究表明,人一生中有30%的时间处于情绪欠佳状态,所以学会与消极情绪作斗争非常重要。

【乐30】年复一年上访的人,有些是自己把自己的事情放大到无限,认为有大量的观众在关注自己的遭遇,其实别人根本不关心。就像你穿了一件奇装异服上街,你以为90%的人都会多看你一眼,实际上只有10%而已。
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聚光灯效应,又称焦点效应,表现为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。

【乐31】两分钟定律: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,请在两分钟之内去做,否则可能就会拖延很久,拖到后面甚至不去做了。

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,遇到一件事情需要做选择的时候,我们内心有两种声音,一种是“及时享乐”,一种是“理性自律”,拖延的产生,是“及时享乐”占了上风。这两种声音,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“本我”和“超我”,本我是人的本能,奉行快乐原则,超我是人的理想化目标,遵循道德原则,是人对自己更高层次的追求。

【乐32】人们倾向于相信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模糊的、笼统的、一般性的性格描述,而不管这些描述是否真的准确。这是巴纳姆效应。很多人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,就是这个原因,算命先生也就以此作为自己谋生的本领了。

【乐33】心理学上,人经历一次强烈的刺激后,后面的刺激对TA来说就无所谓了,这称为贝勃定律。这个定律告诉我们,帮助别人时最好是雪中送炭,不要锦上添花,更不要画蛇添足。

【乐34】生活中,你诸事不顺,屡屡受挫,一段时间后,你觉得自己就是个失败者,做任何事情都不行,于是开始颓废绝望、自暴自弃、万念俱灰。这样的状态就是习得性无助。

实验中,狗狗听见蜂鸣器一响,马上就会遭到电击,时间一长,就算不电击,只要蜂鸣器响了,狗狗都会像遭到电击一般趴在地上哀嚎。

人一旦陷入习得性无助,谁也救不了你,唯有自己跳出这种无助状态,沉下心来寻找过往失败的根本原因,再振作起来。

【乐35】世间很多事情,莫强求。每个人有自己的天花板,到达不了的高度,无论怎么努力都白搭;不该属于你的东西,争取过来一时欢喜过后,终将会失去,并带来严重影响或伤害;感情讲缘分,缘尽之后,再死缠烂打也挽回不了远去的心,只会徒增烦恼。适当的时候,学会放手,对自己对别人都好。

【乐36】来自心理咨询师的总结:有相当大比例的心理问题,追根到底还是因为没钱,只要解决了钱的问题,心理就没问题了。

【乐37】心理学上的投射,就是你看到的别人的情况,体验到的情绪感受,往往不是客观事实,只是你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情况和感受投射到别人身上了。

从小缺爱的、自卑的人,容易进行心理投射,导致心太软,最终结果是让自己长期难受。

【乐38】森田疗法的原理,人不能通过主观意识改变自己的情绪,但意志可以改变行为,行为可以改变情感。

如果你经历了挫折,心情沮丧,要是每天都反复想,越是关注,就越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。你需要做的,是转移注意力,做点其他事情,早点动起来,随着时间推移,心境也会随之改变,最终走出沮丧。

【乐39】人之所以有烦恼,是因为TA不能独自安静的在房间里坐着。静心,很重要,让大脑放松,很重要。休息好后,才能去把事情做好。

【乐40】尼采说过: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,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。人生的核心,需要有一个念头来支撑,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奋斗的驱动力,就会感觉人生没有意义,也不知道为什么而活,也就无法应对生活的苦难。

【乐41】为什么我们很难说服别人?一个人相信某个信息,就算这个信息是大错特错的,你举出正确的例子识图去纠正,结果往往是加深TA对错误信息的认可,TA会更加深信不疑地坚持错误。你识图纠正TA的这一行为,就像是一把“逆火”的枪,无法射出子弹,反倒起了反作用。这就是逆火效应。

人都有保护自己的观点不受外界影响的本能,逆火效应让人对自己的怀疑越来越少,最后把自己的看法全部当成理所当然正确无比。

那还有救吗?还是有办法缓解的:识图说服别人的时候,不要一开始就急着反驳、否定,而应采取更为温和、委婉的沟通方式来进行。

【乐42】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我们大脑里面分泌的、能让我们产生快乐的物质。能够快速带来感官刺激的,是多巴胺,这种快乐的感觉消逝得也很快,比如娱乐;内啡肽对应的是延迟满足,属于补偿机制,人们经过长时间的“受虐”,取得一定成绩,大脑分泌内啡肽作为补偿,这带来的愉悦可持续很长时间,比如学习。

多巴胺代表了短时的、向下的沉沦,内啡肽代表了长时的、向上的动力。人要追寻高级的快乐,就要用自律的内啡肽,战胜娱乐的多巴胺。

【乐43】事前过度关心事情带来的结果,患得患失,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导致结果产生偏差,不能正常发挥,这就是瓦伦达效应。

之所以出现瓦伦达效应,有部分原因来自于心理暗示,其背后是“穿针心理”,很多时候,目的性越强,越不容易成功。

心无旁骛地做事,只关注事情本身,更容易正常发挥,取得好的结果。